教师思政
首页 > 师德师风 > 正文
转发:提高政治能力,加快建设世界一流大学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旗帜鲜明讲政治、保证党的团结和集中统一是党的生命,也是我们党能成为百年大党、创造世纪伟业的关键所在。”旗帜鲜明讲政治,就是要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关键在于提高党员干部的政治能力。

党的二十大报告在总结新时代十年来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时,明确指出“全党增强‘四个意识’,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

作为高校改革发展稳定的中坚力量,高校领导干部的政治能力直接影响高校的办学方向和育人成效。可以说,抓住了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就抓住了高校讲政治的关键。

高校领导干部的政治能力包括把握政治方向、保持政治定力、强化政治担当、防范政治风险。对于高校领导干部来说,提高政治能力是一个千锤百炼的过程,首先要做到“两个维护”,关键是把握大势全局,根本是加强政治历练,具体是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和政治执行力。

提高政治判断力——

牢牢把握正确办学方向

提高政治判断力,就是要牢牢把握正确的办学方向,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提高政治判断力,最根本的就是要解决方向立场问题。对于高校来说,办学方向是立校之本、办学之要。当前,“双一流”建设高校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就是要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办学方针上把学校发展方向和国家战略需求紧密结合起来,在办学治校上扎根中国、面向世界,努力办好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

近年来,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党委坚持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指导学校改革发展的“纲”和“魂”,以大局定位发展全局,以大局指导发展布局,坚决扛起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政治责任和使命担当。

2020年以来,学校党委根据党的十九大及历次全会决策部署,围绕“双碳”目标、能源革命、数字革命等形势变化,在研究制定“十四五”及中长期发展规划时,及时提出了建设能源领域特色鲜明的世界一流研究型大学的奋斗目标,按照“强优、拓新、创一流”的学科发展思路,全面构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的油气科学与工程(2+2)学科群。在立足油气、做强油气,发展好油气科学与工程学科群,助力端稳端好能源饭碗的同时,主动布局清洁低碳智能学科群,重点发展氢能、储能、油气人工智能等领域方向,通过建设油气领域人工智能学院、碳中和未来技术学院、碳中和示范性能源学院、碳捕集利用与封存研究中心,着力培养前沿交叉能源技术复合型人才。2022年,学校入选储能技术国家急需高层次人才培养专项。

提高政治领悟力——

始终心怀“国之大者”

提高政治领悟力就是要始终心怀“国之大者”,努力提升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能力,坚决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

提高政治领悟力,重点是要解决融会贯通问题。只有不断提高政治领悟力,才能学深悟透党中央的决策部署和指示精神,才会真正关注党中央在关心什么、强调什么,才能真正做到对“国之大者”了然于胸。

当前,“双一流”建设高校心怀“国之大者”,就是要坚持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集聚力量进行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坚决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就是要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促进教育公平。

近年来,学校党委坚持瞄准国家急需关键技术,按照“搭建大平台、承担大项目、凝聚大团队、取得大成果、作出大贡献”理念,主动对接产业转型升级。长期以来,学校与中石油、中海油、中石化、国家管网集团等大型央企持续深化合作,协同攻关“卡脖子”技术项目,从新疆玛湖10亿吨特大油田到南海北部全球首次试采可燃冰,从世界先进的海洋981平台到横贯神州的西气东输万里管道等国家重大工程和“国之重器”都有学校的贡献。“十三五”期间,学校以第一完成单位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6项,并列全国高校第8位。

学校党委坚决把克拉玛依校区建设作为服务国家能源安全战略和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的重大政治任务,以1000人的教师干部队伍体量,举全校之力推进校区建设,校区在校生规模扩大了近十倍,覆盖本硕博各学历层次,“十四五”末期规模将达到万人。专业数从6个增长至23个,形成对接西部发展需求的特色专业集群,为优化高等教育布局和疏解非首都核心功能作出特有贡献。202077日,习近平总书记给校区首批留疆毕业生回信,充分体现了对学校改革发展的关怀厚爱和高度肯定。

提高政治执行力——

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提高政治执行力就是要努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着力构建高质量的人才培养体系,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

为政之要,贵在落实;落实之要,重在执行。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最终都要落脚到政治执行力上,并通过执行效果来检验。

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最终落脚点和最根本的检验标准是人才培养质量。高校人才培养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就是高层次人才的自主培养能力不足。当前,对于“双一流”建设高校来说,应当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为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贡献自己的力量。

近年来,学校党委紧紧抓住构建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这个重点,以培养模式改革为核心,将改革评价选拔体系与培养一流人才方阵紧密结合,更好地对接国家需求。学校围绕国家对拔尖创新人才的需求和产业转型升级对高层次专业型人才的需要,坚持产教融合,实施“有组织科研和人才培养一体化”。系统推进本研一体化培养,已覆盖全校95%的学科专业,构建“卓越工程师+工程硕士+工程博士”的全序列人才培养体系,形成了学科、学术、企业、项目“四位一体”的育人模式,入选中组部工程硕博士培养改革专项试点项目。学校围绕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青年科技人才后备军的目标任务,积极搭建高水平国际合作交流平台,积极引领全球能源合作,发起成立世界能源大学联盟,当选国家能源局“一带一路”能源合作伙伴关系合作网络高校(青年)工作组组长单位,举办金砖国家青年能源峰会暨国际能源青年大会。围绕人才链与创新链、产业链有机衔接的需求,学校整合一流学科资源和行业企业资源,打造了“创青春”中国青年碳中和创新创业大赛、中国石油工程设计大赛等能源领域的一流学科竞赛群。围绕推动高校毕业生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学校还承担了全国高校毕业生能源动力行业就业创业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职责,引导毕业生积极投身重点地区、重大工程、重大项目等领域就业创业,为国家能源事业和能源安全作出了应有贡献。

当前,高校“十四五”规划和新一轮“双一流”建设已进入承上启下的关键时期。我们要通过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和政治执行力,完整、准确、全面地贯彻新发展理念,开创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新发展格局,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不懈奋斗。(来源《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