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思政
首页 > 师德师风 > 正文
转发:勤修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仁爱之心 ——五论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弘扬教育家精神的重要指示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教育家要有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道德情操。这为广大教师陶冶高尚道德情操,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担当强国建设使命提出了明确要求和根本遵循。广大教师要牢记总书记的期待和嘱托,努力加强自我修养,陶冶道德情操,努力做“经师”和“人师”相统一的“大先生”,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陶冶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道德情操,基础在于广大的教师对于职业道德的自觉。“师垂典则,范示群伦”,道德情操是成长为一个好老师的先决条件,是教师践行教育使命的核心品质。高尚道德情操的锤炼首先是教师个体内在的修炼,是个人化的追求。高尚的道德情操不仅展现着教师对教书育人的认知、对职业的感悟,也展示了教师的生活态度、生命状态和人生追求。这种教师对职业道德的自觉与自律,是教师陶冶道德情操的内在动力和丰厚基础。只有内心认识到“立德先立师,树人先正己”,广大教师才能努力行动起来,取法乎上、见贤思齐,不断提高道德修养,提升人格品质。广大教师要自觉坚守精神家园、人格底线,不为物欲所困,不为名利驱使,站住讲台、站稳讲台、站好讲台。在日常生活中,应慎独自律、省察克治,不断自我修炼;在职业生涯里,要坚决恪守教师职业道德准则,不断提高自身道德修养,无论甘当人梯、铺路石,还是以人格魅力影响学生心灵,都要时刻铭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弘扬“躬耕教坛、强国有我”的使命担当。

陶冶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道德情操,根本在于广大教师承担起培根铸魂的育人使命。道德情操的陶冶与锤炼,不是在空谈中实现的,要在具体的育人实践中得以完善和趋于完美。“其身正,不令而行。”教师对学生不仅是言传,更是身教,教师只有严于律己、以身作则,学生才能以师为镜。育有德之人,需有德之师,教书育人者拥有高尚道德情操,才能对学生的品行起到良好的示范效应。教师既要为学生引求知之路,又要引涵养品德之路,广大教师要做学生锤炼品格的引路人。同时,广大教师要结合祖国的发展、国家的需求,将时代的责任传递给青年学子,让正确的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在这样的育人互动中,在道德情操的传递中,教师的自我锤炼才能得到“淬火”与升华。面对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任务和新挑战,教师要学习教育家铁肩担道义的精神,知责于心,担责于身,履责于行,为国家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陶冶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道德情操,关键在于系统推进协同落实。广大教师道德情操的锤炼,看似个体的事情,其实离不开外在的环境、文化、机制等,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道德情操需要丰厚的“土壤”培育才能日益丰盈。教育系统应坚持把师德师风作为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完善体制机制建设,强化正面宣传引导,促进师德师风建设举措步入常态化、规范化、法治化轨道。教育部门要努力探索新形势下师德建设的特点和规律,在内容、形式、方法、手段、机制等方面不断改进和创新,增强时代感、加强针对性,使师德建设更加贴近实际、贴近教师,把师德规范的主要内容具体化、规范化,使之成为全体教师普遍认同的行为准则。引导全社会关心和支持师德工作,大力弘扬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千方百计为广大教师办实事、办好事,不断改善教师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条件,为教师教书育人创造更为良好的社会环境。

教师品德高尚,为学生当好榜样,教育才能事半功倍,起到润物无声的作用。只要广大教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树立“躬耕教坛、强国有我”的志向和抱负,自信自强、踔厉奋发,养成高尚的道德自觉,我们的教育事业必有更美好的未来。(来源:《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