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师范大学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高度重视师德师风建设,扎实开展“五航”师德行动(即:将师德师风建设融入入职教育的启航行动、融入教书育人的引航行动、融入专业成长的护航行动、融入职业发展的远航行动、融入职后生活的归航行动),引导广大教师争做新时代党和人民满意的“四有”好老师和“四个引路人”。
一、完善工作机制抓师德落实
一是完善协同机制。构建“学校—职能部门—学院(部门)—教工党支部、系所(学科)、学院工会”的四级工作网络,建立并完善教师思想政治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每月分析研究意识形态、基层党建、党风廉政等工作。建立健全师德重大问题报告和师德舆情快速反应制度机制,及时研究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政策措施。
二是完善奖惩机制。出台《进一步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实施意见》,将思想政治表现和职业道德作为教师引进、教师资格认证、职称(职务)评聘、晋升首要标准,与每一位教师签订师德师风建设责任书,除了师德一票否决制外,固化师德奖励办法:如获得省级及以上荣誉者,等同于同级教学、科研奖励及人才项目,且在同等条件下优先。
三是完善关怀机制。成立教师教学发展中心,搭建教师“优教”成长平台,开展学校中青年骨干教师遴选。建立面向教师职业生涯的分阶段培养培训体系,开展“全员教研”,进一步提升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与水平。实施《青年教授、副教授聘任办法》,解决业绩突出的青年教师的岗位待遇问题,鼓励冒尖。全面推进“青年英才百人工程”,选派骨干教师赴海外高水平大学学习交流。
二、强化学习培训抓师德教育
一是第一时间传达做到对象全覆盖。面向全体教师,第一时间传达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教育部关于高校教师师德失范行为处理的指导意见》等,讲清精神实质,讲清中央要求,讲清红线高线,讲清落实要求,并要求教师守住师德底线,将有关精神有机融入课程思政专业教学中。
二是完善教育机制做到环节全覆盖。严格落实教职工年度政治学习40学时制度,每年出台教职工政治学习指导性意见,编印政治理论宣讲PPT、《理论学习导刊》等,供教职工政治学习参考。将“师德师风建设”作为各类教师培训的必修内容之一,在新教工培训中,坚持将师德师风培训和宣讲纳入培训体系,并把新教师入职宣誓作为其中一项重要活动。
三、深化全员育人抓师德引领
一是强化教师育人意识。出台并持续抓好《推进全员育人的实施意见》贯彻落实,将“三全育人”工作模式制度化,将“三为”工作理念常态化,形成“全员育人”的整体氛围,形成“人人是表率,处处是课堂”的育人格局。全校上下深入学习“时代楷模”陈立群校友先进事迹,邀请陈立群校友回校宣讲,开展全员德育教研,围绕“当教师为什么?”“当教师干什么?”“如何成为‘四有’好老师?”进行主题讨论,深化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推动学习活动走深走实。
二是强化教师专业引领。目前学校开设研究性学习课程120余门,每年立项课题2000余项,指导教师2000人次,参与学生近万人。选聘1700多名干部教师担任“新生之友”、300多名教师担任学生社团导师,多年坚持实施辅导员、班主任谈心谈话制,越来越多的教授、博士义务为学生组织讲课、沙龙等学习活动。
三是强化师生互动交流。在每幢教学楼设置休读点,为师生交流提供空间;推出“丽泽故事汇”近40期,让优秀教师讲好成才故事,引领学生成长;办好读书会、双周学术双周会交流坊、学术微信公众号,建立线上线下交流机制。
四、选树典型示范抓师德宣传
一是用好评优机会。定期开展“陶行知奖”“最美教师”“励行奖教金”“我心目中的好老师”“我最喜欢的研究生导师”等评选活动,涌现了一批德才兼备的教师,陈杰诚教授入选“浙江省担当作为好干部”,童国秀教授荣获全省高校“最受师生喜爱的书记”称号。学校将遴选的过程视为师德宣传的一大契机,在层层发动中让更多教师明确好老师标准,在选树过程中引导教师知先进、学先进、争先进。
二是用好仪式教育。依托师德报告会、新教师入职宣誓仪式、退休教师荣休仪式等,充分利用教师节等重大节庆日、纪念日契机,如校庆节开幕式上,举行“砺行”班主任荣誉奖章颁发仪式,对担任班主任工作20年的老师进行表彰,彰显了师德典型的榜样作用,增强了教师为人师表的责任感、使命感和荣誉感。
三是用好媒体平台。整合校内外宣传资源,充分利用校园全媒体平台,开展“大美引路人”主题宣传,创办“为师者”“魅力教师”“我的老师”等专题专栏,集中宣传优秀教师的典型事迹,讲好师德故事,彰显榜样示范作用,努力营造崇尚师德、争创师德典型的良好舆论环境和文化氛围。
(来源:浙江省教育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