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思政
首页 > 师德师风 > 正文
“读懂中国”作品:莫道桑榆晚——致敬杭州五老周鸿英

“帮助别人是快乐的,奉献是幸福的”。这句话是杭州退休干部周鸿英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在下城区的长庆街道,说起“三和交流室“,居民们耳熟能详。谈起交流室创始人周鸿英,大伙更会不约而同地称赞。2009年,社区成立了”和事佬“协会,其中的成员都和周鸿英一样,都是热心公益事业的退休人员。过了两年后,她又提议学习枫桥经验,创办了”三和交流室“,提供给那些有烦心事,急事的居民。所谓”三和“就是指家庭和美、邻里和睦、小区和谐,她说,要情系居民心,让社区有歌声笑声音乐声,没有叫骂声吵闹声,向上向善有爱心。据得知,交流室从成立到现在,已为居民提供法律咨询1900余人次。

建设和谐幸福社区,光靠和事佬其实还不够。还要用好家风好家教,带动睦邻氛围,营造社区文化。”2016年,周鸿英带领社区老干部等五老人员,探索开展楼道家风建设,在8个楼道内亮出119户家庭的家规家训。楼道里原本枯燥的白墙摇身一变,成为了小区艺术长廊。居民的家风家训上墙,成了邻里学习借鉴的榜样——《邻里公约》《邻里礼仪》、青少年作品角、邻里好人好事栏、平台家风画廊等,一条条家风家训、一句句温馨提示语、一个个身边的最美故事。通过好家风大家学、好家风大家传、好家风大家评,一户带一片、一片带一幢、一幢带一区,社区里家家户户形成遵循家规家训、敬老孝亲、热心助人的良好风尚。

除了这些社区事务调解和家风建设,周鸿英这些年来还坚持走访看望那些独居的老人、孤寡老人、残疾人士,助学有困难的学生家庭,她自掏腰包,投入了十多万元用来助力社区工作和公益活动。“作为一个共产党员。奋斗终生不是挂在嘴上的,要落实到行动中”。她如是说道。

除此之外,杭州社区五老们在周鸿英的组织动员下,充分发挥一老和一少,就地和就近、亲情和邻情、言教和身教相融合的作用,成立了6支公益小分队,开展校社携手育春苗,共建共享谱新曲”“立家规重家教,树家风”“用脚步丈量社区,让友善成为风尚”“写作与朗读32项丰富多彩的青少年教育实践活动。这些活动都是针对社区青少年的所需所求而量身打造的,目的就是为了引导日常忙于学习的青少年,在课余生活中走出家庭、融入社区,增强社会公德意识,树立小主人翁姿态。"周鸿英说。尽其所能发挥余热,用实际行动自觉地践行着一个共产党员的初心使命。

不难看出,这些事情看似小事,但周鸿英的日夜坚持使她身上的那种无私精神彰显得淋漓尽致,她默默地在邻里间传递着亲切与温暖,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居民幸福指数。

一天凌晨5点,周鸿英悄悄起床,老伴伍岳明拉住她问:“怎么这么早起床?”“要去小凤家啊,今天小区停水你不知道啊,小凤身体不好......”短发、清瘦、干练精神,这是居民眼中的周鸿英,子女们都劝她退休后可以去旅旅游、唱唱歌、跳跳舞,但她毅然决然地拒绝了。“退而不休、奉献余热、立足社区、投身公益”这是她许下的诺言。

73岁的周鸿英像往常一样,早早地来到了“三和交流室“,戴上老花镜,在笔记本上写下了当天的工作计划:商讨筹备“我为社区建设献一计”活动、征集小区垃圾分类“金点子”……多年来,周鸿英的一天都是这样开始的……在网络上的一段视频中,可以看到在御跸社区的三和交流室中,一群服务者在为垃圾分类编制歌曲,其中就少不了周鸿英的声音,“居民群众家里走走,我也报个名,哪些家庭我愿意去,拉拉家常,看看他们是怎样在分类,因为这是源头。”在接受采访时她面带笑容说道,不搞就好像有事情没做,自己出钱已经成了习惯,随着更多人员的加入,她也谈自己在他们的感染和感动之中,充实了自己的能量,激发了激情,还很乐观的说起自己身上尽管有许多病,却完全不放在心里。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像周鸿英这样退而不休,无私奉献的精神深深感染着每一个人。五老精神是下一代发展和成长的基石和动力,就像周鸿英也说自己希望能把志愿者精神传承给更多人。弘扬传承五老精神,以五老”精神作为指引和方向,由此,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定将舒天昭晖,磅礴东方。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须有时代感,在时代中立鸿鹄之志;我们须有使命感,在担当中成参天大树;我们须有紧迫感,在奋斗中练过硬本领。

面对新形势,我们更要接好接力棒,都说五老更是五宝,我们更应该汲取他们的力量,让优秀精神薪火相传,共创未来。青春的底色是爱国,须知我辈少年邮,当肩负爱国志,不惧前路荆棘载途,凯歌前行,须知:无惧艰险,我欲爱国,青春当时!

——浙江财经大学东方学院外国语学院赴杭州“读懂中国,致敬'五老'”实践服务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