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亮的脑门、个子不高,朴素的衣着、笑容憨厚,说话幽默风趣、条理清晰……这是金华师范学校附属小学党总支书记、教师俞正强给人的初印象。
在国内教育界,俞正强久负盛名。从教38年,他提出了“儿童德育始于行”的儿童成长观,并开发了4门校本德育课程,致力解决学生习惯养成、学习动力和自我评价等问题;作为浙江省小学数学特级教师,他提出“把课上对”的“种子课”理念,为提高学生学习效能、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提供了有效路径……9月6日,教育部公布2024年度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名单,俞正强赫然在列。9月8日,庆祝第40个教师节暨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表彰活动在北京举行,俞正强作为全国教书育人楷模的代表受邀赴北京接受表彰。
“教书育人,就是要以‘心善良、行努力’为标准,上好课、教好书、管好学校、带好学生。”采访时,俞正强言语朴实却发人深省。
“教育,先培养不输的人”
“早上按时上学、早读精神抖擞、排队身板笔挺,以前那么调皮的一个孩子,入学仅7天就有了这么大的变化,学校的‘十会课程’真是太好了,非常感谢您。”最近,俞正强收到了一条来自新生家长的信息。
在一年级开学的第一个月里着重培养学生的“十个会”,这是金师附小的育人第一课。“育人不是讲出来的,而是一件件小事做出来的,一开始做对了,对的行为就能产生对的习惯,并进一步生长出对的品质。”自2015年担任金师附小校长以来,俞正强就始终专注于学校的立德树人工作。在他看来,育人不能只想着成功,而是要先培养不输的人,不输的标准有两个:一是心善良,二是行努力。
基于此,俞正强提出了“儿童德育始于行”的儿童成长观,将育人工作纵向分解为6年,横向分解为行为、动力、活动、评价4个领域,并打造了“十会课程”“十能课程”“活动课程”“报告课程”四大课程,为教师育人提供了方法支持。
其中,“十会课程”安排在一年级上学期,重在培养学生会吃饭、会睡觉等10个特别重要又需要努力的行为习惯,让学生从“对”开始;“十能课程”安排在一年级下学期至六年级期间,以“十能模范生”这一荣誉为载体,变“博弈场”为“共生场”,变“杀虫式”管理为“成长式”培养,通过日省、周评、月考,引导学生能敬、能善、能静等,解决学习动力衰减问题;“活动课程”每年两次,每次持续半年,旨在以活动拨动学生成长的心弦,引导学生在深度的参与、体验中学习、成长;“报告课程”安排在每学期期末,变“成绩单式”的教师报告为学生成长报告,将评价的权利还给学生,让学生“策展”校园生活,向家人报告成长,达到自胜自强的效果。
“近10年的实践,老师们普遍反映,到六年级了也没有出现‘躺平’的学生,不论成绩优劣,他们都能保持足够的上进心。”俞正强说。“十会课程”还成为浙江省幼小衔接与特殊儿童教育典型案例,并在6个省份应用,“报告课程”也成为浙江省评价改革的经典案例。
“课上对了,学生自然会听”
1986年,18岁的俞正强作为一名数学教师进入金师附小任教。彼时,仍是新手的他备受课堂纪律问题困扰。为此,俞正强尝试了很多办法来达到“令行禁止”的目的,但是效果不佳。直到与学生充分沟通后,他才恍然大悟:原来不是学生不认真,而是教师的课不够吸引人。
“课上对了,学生自然会听。”在俞正强看来,“对”的标准至少有两条:一是学生能听懂,二是作业要少。
循着这样的思路,他反复琢磨,提炼了“种子课”理念。所谓“种子课”,就是可供迁移、可供生长的关键课。在不同课之间,知识是可以迁移的。比如学了“厘米的表象”以后,再学“分米的表象”就比较容易了,因为彼此之间有类似的结构。这些“种子课”上好了,一通百通,类似的课就能鼓励学生自己阅读、自己思考,课业负担自然就减轻了。
“种子课”的另一层寓意是将数学知识植根于学生的经验之中,这样,学生的所有经验就会支撑“种子的芽”进行生长。比如,“生活中的比”对于小学生来说有些抽象,是教学中的难点。俞正强就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从足球赛、篮球赛的比分,到考试分数、汇率兑换,甚至以做饭时放米和水的比例来举例,学生的兴趣一下就被调动起来了。
“上好‘种子课’,没有学困生、作业少是真的可以实现的。”俞正强喜欢上课,热爱上课。在没有从事管理工作之前,他一直要带两个班的数学课,所教班级作业少、质量好,受到了所有学生的喜爱。
从事管理工作之后,他依然把上好课作为工作的重点,同时,把更多的时间用于给学校教师上示范课,与同事们一起琢磨,如何把课上成学生们喜爱的模样。这些年来,他还把自己的教学经验、教学主张陆续整理成了关于“种子课”的教学系列专著,为一线教学改善提供了范本。
“先改变自己,再教好学生”
“要让学生‘心善良、行努力’,教师必须先做到;要求教师‘心善良、行努力’,校长也必须始终保持。”俞正强坦言,校长、教师、学生是一体的,校长、教师的一言一行,学生都看在眼里,所谓言传身教大概便是如此。
俞正强跟记者分享了他教学生涯中的一个小故事。那年,俞正强在四年级当班主任,期末他问学生:“一个学期下来,你们有哪些进步?”一名女生举手,但并不是回答问题,而是反问他:“俞老师,那你说说,一学期下来,你有什么进步呀?”
当时,班上所有学生的眼睛都齐刷刷地看过来,俞正强愣住了。晚上,他第一次认真思考了这个问题——“我进步了没有?”他没想到学生提出的问题竟然如此难答。第二天课上,俞正强认输了,反而是学生告诉了他答案:普通话进步了,脾气变好了……“这件事让我明白,教师和学生一样都要成长,做教育要有一颗敬畏之心,先改变自己,再教好学生。”俞正强说。
俞正强并不是一个健谈之人,每次朋友聚会,他总是稍聊两句便找个借口匆匆离开,但和学生,他却能海阔天空地聊。“通过聊天,能更加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家庭情况、思想变化……这些都是教育得以实施的良好基础。”俞正强说,与学生聊天是一次教育机会,不仅对学生,更对自己。
走上校长等管理岗位以来,俞正强积极尝试通过各种制度让校园逐渐形成善良、努力的价值取向,他从不鼓励教师废寝忘食地加班工作,而是要求大家按时回家、准时吃饭,也不主张给教师制定严格的校规,而是给大家创造充分的空间,让他们在善良和努力中获益,并进一步惠及学生。“心善良、行努力”,俞正强这样教学生,也这样要求教师,自己更是这样践行着。(来源:省教育厅)